征集志愿,是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一个补充环节。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将那些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及剩余计划数向社会公布,给尚未被录取且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提供一次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征集志愿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征集志愿的报考条件主要包括:考生需未被任何批次录取(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且成绩达到对应批次的最低控制线(或降分征集的分数要求,通常为线下20分内);需符合院校及专业的特殊要求(如选科、体检、单科成绩等,以招生章程为准);已被录取或不符合批次资格(如未填报原批次志愿但分数达标)的考生不可参与;须在省级招办规定的时间内填报,逾期无效。此外,降分征集仅限未完成计划的院校,且考生需重新确认志愿,一旦录取不得退档。(注:具体条件以本省教育考试院当年公布为准,2025年重点关注缺额计划的选科限制、体检要求及时间节点。)
1.考生需在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指定平台查询缺额院校及专业信息,了解招生计划、分数要求等。
2.关注填报时间,由于征集志愿时间通常较短(可能仅有几小时至一天),需及时登录本省志愿填报系统(与普通志愿填报入口一致,但各省网址不同)。
3.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优先考虑缺额较多或竞争相对较小的选项,并注意是否符合分数、专业调剂、身体条件等要求。
4.登录系统填报志愿,输入院校及专业代码,核对信息无误后提交并保存(部分省份需修改初始密码)。
5.确认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后1-2天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若未被录取可继续关注后续征集批次。需注意,填报时应结合“冷热搭配”原则,避免盲目冲高,以提高成功率。
1.首先确认未被录取(状态“自由可投”),在省级考试院规定的1-2天内(如2025年北京本科批征集通常为7月下旬48小时内),登录系统查看缺额计划,重点关注院校专业的选科、体检、单科成绩等隐性要求(如医学类限化学、色盲色弱受限)。
2.分数策略上避免“唯常规线论”——部分热门补录专业因高分考生扎堆可能反涨,建议“冲稳保”梯度填报(如冲超分5分内院校、稳匹配分院校、保线下10分内院校),勾选服从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
3.避开地域、专业“双热门”扎堆(如一线城市公办本科补录专业),尤其注意多次征集机会(如本科批可能分2-3轮补录),提交前核对院校代码、专业名称,保存后及时确认,逾期或信息错误均视为放弃。(2025年特别注意:部分省份允许线下20分考生参与征集,需结合本省缺额公告精准定位,警惕“花钱补录”骗局,以官网公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