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简单来说,就是在各批次录取工作完成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把那些没有录满的院校以及剩余的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让还没被录取且达到相应条件的考生进行再次填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征集志愿选择学校打的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1.及时关注官方信息,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网站等渠道,准确了解征集志愿的时间、参与征集的院校名单及专业缺额情况等。
2.结合自身分数和位次,分析自己在征集志愿中的竞争力,不要盲目冲高,可参考往年征集志愿的分数线和位次信息,同时考虑院校的招生要求,如体检、单科成绩等。
3.合理设置志愿梯度,按照“冲、稳、保”的原则,将可能录取的院校分层次排列,既要有冲击较好院校的志愿,也要有确保能被录取的保底志愿。
4.关注专业情况,考虑所报院校剩余专业自己是否能够接受,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避免只集中在热门专业,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5.若对某些院校的招生情况不确定,可拨打招生办电话咨询,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安排主要集中在高考录取的后期阶段,即每年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各批次征集志愿会在上一批次录取结束后的1-2天内开放填报(例如本科一批征集志愿在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进行),且填报窗口期较短,多数省份仅开放半天至一天。考生需密切关注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官网的实时通知,部分省份可能出现多次征集(如第二次、第三次补录)。例如,本科批次的征集志愿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专科批次则可能延续到8月下旬。由于时间紧迫且动态调整频繁,建议考生在对应批次录取结束后立即查看官方公告,避免错过填报机会。
1. 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普通本科院校,如地方性高校或部分公办院校,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等。
2. 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因学费较高或知名度较低可能生源不足,如上海立达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
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高收费专业,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双语班、国际班。
4. 地理位置较偏或专业冷门的院校,如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
5. 特殊类型招生院校,包括定向培养军士(如滨州职业学院)、公安司法类(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以及公费师范生项目等。此外,部分专科院校在专科批次也会参与征集志愿。
需要注意的是,征集志愿院校名单每年因招生情况动态变化,具体需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缺额计划为准。